English

普通话和现代化

1998-09-30 来源:光明日报 周有光 我有话说

古代的共同语

孔子有弟子三千人,来自四方,语言各地不同。孔子给他们讲学,用的是什么语言呢?孔子不用他本乡曲阜的方言,而用当时的共同语言,叫做雅言。《论语》说:“子所雅言,诗、书、执礼,皆雅言也。”孔子在诵读《诗经》、《书经》,以及执行礼仪的时候,都用雅言。秦汉之后,历代都重视正音,全国有通用的官厅语言,称为通语。

但是,从孔子时代到清朝末年的二千五百多年间,使用共同语的主要只有政府官吏、士大夫阶层、以及在异地之间进行贸易的行商,他们是全国人口的很小一部分。广大人民跟共同语没有关系,他们安土重迁,大都是文盲,没有大范围彼此进行语言交际的条件。

现代的共同语

现代共同语起初称国语,后来改称普通话。1955年给普通话规定了科学的定义: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的共同语。1982年宪法规定,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,普通话的含义等同于国语了。现在中国大陆称普通话,台湾称国语,海外华人称华语,名称不同,实质相同。

一个国家,不仅文字要统一,语言也要共同,从而进行全民的义务教育,这是现代化的要求。满清帝国在历次反侵略失败之后,开始认识到兵器必须更新,后来知道更新兵器必须创办工业,更后来又知道创办工业还须开办新式教育,而共同语是新式教育的前提条件。于是,国语提到建设现代国家的日程上来了。

推广普通话不等于废除方言,只是要求每一个汉族中国人除方言之外都能说普通话,成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双语言公民。这是国家意识的抬头,现代教育的起点。

所谓现代化,对中国来说,就是实行工业化,战后又增加信息化,以及推行跟工业化和信息化相适应的各种措施。大家知道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性。可是,普及全国共同语言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先行条件,这一点还有很多人没有理解。

大半个世纪以来推广共同语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。现在,凡是上过学的青年已经没有听不懂普通话的了。广播员和电视主持人都能说高水平的普通话。推广普通话以学校为重点,学校以语文课为重点;语文教师经过不断培训和进修,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普通话标兵。

什么叫做普及?普及有两个指标:一、全国各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;二、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。西欧国家在300年前就普及了共同语。日本在100多年前就普及了共同语。我们必须急起直追、迎头赶上。

积极推广普通话

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两大区域:一、官话方言区域,包括北方话、西北话、西南话和江淮话。这个区域的方言跟普通话比较接近,各个方言的内部一致性比较高,西南话的内部一致性最高。二、东南方言区域,包括吴语、粤语、闽语、客家话、赣语和湘语。这个区域的方言跟普通话差别较大,各个方言的内部一致性也比较小。

有一个有趣的现象。福建话跟普通话差别最大,福建人离开本地,立刻会发生语言困难,因此,福建省推广普通话最认真。西南话跟普通话最接近,说西南话的人到北京没有多大的语言困难,因此,西南地区推广普通话最不认真。这叫做难则勤学、易则懒习,这是一种惰性规律。易则懒习,相当普遍。难则勤学,恐怕福建省之外还不多见。一国同胞,见面不能谈话,这能说不是一个现代国家的重大缺陷吗?

在信息时代,传声技术高度发达,电脑网络联系整个世界。普通话是中国人承载和交流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。信息化的一切新技术,除利用英语之外,都离不开口头的或拼写的普通话。普通话不普及,将妨碍中国信息化事业和科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